校园文化语文

《神的一滴》教学实录

本文已影响 2.45W人 

若干年前上的,这两天看看,理了一下,有点得意~~~

《神的一滴》教学实录

师:我们今天一起来研《究神的一滴》。这个板块叫“湖山沉思”,我想请同学们首先思考一个问题,“湖山沉思”它在思什么,是谁在思,真的是“湖山”在思吗?第二个问题这篇文章的题目叫《神的一滴》,是神的一滴的什么?第三个,这个板块上面有两三个思考题,我们看第三道,它说这两篇文章融叙述、描写、议论、抒情一体,语言包含诗意,赋予思辨,很有意韵。如何理解?在读这篇课文之前,请同学们先看一下讲义,关于作者的介绍,浏览一下。

注意这么几个关键词,说他是什么?是诗人还是散文家?

学生齐:散文家、诗人、自然主义者,改革家、哲学家。

师:他毕业于哈佛大学,但是没有经商,也没有做官,他选择了瓦尔登湖,在他生活的44年中,没有女人爱他,也没有出版家欣赏他的作品,他是这么一个人。我们阅读文章,中国文艺学里有一个很经典的理论叫“知人论事”。我们必须将这个作者的生平,这个作者的生活态度跟他的作品联系起来。

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我刚才的三个问题去读书。一、湖山沉思,沉思什么,是湖山在城市吗?二、神的一滴,这个一滴是什么东西?三,它赋予诗意、思辨和意韵,你能找出一两个这样的句子来说说看吗?好,下面读书。

学生自由读。

刚才同学们阅读的时候,我巡视了一下,我发现我们高一(3)的同学阅读习惯很好,在教材上画了许多圈,预习的工作做得很好,这种良好的习惯,一定要保持下去。下面就请同学们唱卡拉OK?怎么唱?拿着话筒给站起来介绍,你在读了以后在对课文当中哪些句子最有感触,哪些句子是有诗意,有思辨,有意韵的。有一说一,谁先来?

学生1:我最有感触的句子是第四段第四小节的第一句。虽然伐木的人已经把湖岸这一段和那一段的树木先后砍光了,爱尔兰人也已经在那建造了他们的陋室。铁路线已经侵入他们的边境,冰藏商人已经取过它的冰,它本身却没有变化。还是我在年轻时代所见到的湖水,我反倒变了。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,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。

师:你说说说看,你为什么对这个句子有感受?同时我给你纠正一下,是冰藏(cáng)不是冰藏(zàng)?说一下。

学生1:冰藏(zàng),因为从前面写的伐木人把湖边的树木砍光了,在边上建立起了陋室,而且也已经建筑了铁路线。而且商人已经开始取它的冰了,可以突出后面湖的坚强、顽强充满生命力。

师:顽强、充满了生命力。同学们赞不赞成她的感受?

学生齐:赞成。

师:他是有诗意,有思辨、还是有意韵?

学生齐:有意韵。

师:有意韵,你说有没有思辨在里面?从下面可以看到湖的顽强和生命,不是很好吗?请坐下,下面谁再说,下面请一个男生,男儿当自强,她们巾帼不让须眉。幸运之神。

学生2:“每天他们至少有一次机会与庄严、纯洁的瓦尔登湖相遇。对它,就算只有一瞥,也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。”

师:你对这个句子感兴趣,但是我下面提一个建议,回答问题,便于老师和同学找得到第几段第几句。接下来解释一下你的感受。

学生2:我觉得说明了瓦尔登湖湖的庄严和纯洁。

师:你怎么知道是庄严和纯洁的呢?你从哪里感受到的?有同学想说,就站起来说,我的课堂是不需要举手的。

学生2:因为上面说他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。

师:很好,我们同学能够从诗的反面去理解,它能够洗净污浊,污浊的反义词是什么?纯洁。思考问题要从文字上的信息,捕捉它深层的含义。油腻,油腻的反义词是什么?是清洁。那么神圣庄严能不能补充一下怎么知道的?注意一个词,就是就一瞥,稍微看一下能变得纯洁了,你说这个东西神圣不神圣啊?

学生齐:神圣。

师:神奇不神奇啊?

学生齐:神奇。

师:接下来谁来?想说就说,有一说一。你们要传递话筒,幸运之神降要到同学那里去。

学生3:我喜欢的一句话是第五小节的第五句,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,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!这说明大自然是赋予人类一个纯粹的作品,对人类是无私的奉献。

师:而虚伪的往往的是什么?比如说自然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。

学生3:真实的。

师:瓦尔登湖不像人类那样虚伪,人类心里想的,跟嘴上说的往往不一致。而瓦尔登湖在我们面前的是事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的,它把它的真实,自然的、纯朴的呈现给我们人类。而我们人类对它的.是什么?是伤害,森林被砍伐。这就是自然跟人类的区别。工业文明带给了社会的进步,但是工业文明也破坏了我们自己生存的环境。我们现在的水源普遍受到污染,这就是报应。下面谁说?要像刚才这位穿红衣服的同学,红意味着什么?有热情。别忘了凌老师就喜欢穿红的,同学们要有热情,老等老师喊名字来回答问题,这就没热情了。

学生4:我最喜欢的是第一段,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,它是大地的眼睛,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。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,而四周森林翁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。

师:你喜欢这一段,为什么?

学生4:这段话运用了比喻,它写出了瓦尔登湖的美丽,但同时也写出了瓦尔登湖在作者心中珍贵的地位。

师:你怎么知道在作者心中珍贵的地位的,哪里告诉你的?

学生4:它是大地的眼睛,眼睛是心灵的窗户。

师:大地的眼睛,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,眼睛是人最珍贵的东西。很好,请坐下。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读一下,看一下是不是真的如刚才那位同学发言的那样。

学生齐: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,它是大地的眼睛,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。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,而四周森林翁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。

师: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句子,这三句当中。说是最美、最有表情的姿容。为什么是最美、最有表情,刚才说它是像眼睛。请注意下面还有半句话,望着他的人。

学生齐: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。

师:人的天性是什么?《三字经》中有“人之初、性本善”,对不对?小孩呱呱坠地的时候,是纯洁的、天真的、无私的。你看像小孩最初,你向他要任何东西,他都会给,但是当他会说话了,会思考了,好东西你再向他要给不给?

学生齐:不给。

师:不给了。他受了环境的污染。当我们来到这瓦尔登湖,就可以抛开那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,回到真本。因为作者追寻的是那种原始的简单的生活。他赞美原始人类,所以我们讲他是自然主义者。接下来谁来,两个人在眉来眼去的,就你来。

学生5:我讲的是第三段,这恶魔似的铁马,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,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,正是它,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。这一段写出了人们对瓦尔登湖的破坏和所造成的后果。

师: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写的?

学生5:批判。

师:批判什么?

学生5:工业文明。

师: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。同学们说的很好,所以你就不要谦让。坐下。再来。你把话筒要往外传,你老是放在你这边,你占着他别人就没有机会了。

学生6:我最喜欢的是第二段。我第一次划船在瓦尔登湖上游弋的时候,它的四周完全被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围着,有些山凹中,葡萄藤爬过了湖边的树,盘成一弯凉亭,船只可以在下面惬意地通过。这句话通过细腻而富有感情,生动的描写出了瓦尔登湖的自然美景,使我们感觉到了瓦尔登湖就像在我们眼前一样。

师:好,写出了瓦尔登湖的自然美。我问你一个问题,假如有一张照片是拍的西湖风光,里面没有人、没有鸟,另外有一张,也是一个风光,有蝉,有人、有飞鸟,你喜欢哪一张?有的还是没有的?

学生6:有的。

师:再说高一点,有还是没有?

学生6:有的。

师:多数人喜欢有的。为什么喜欢有的?有生气,更重要的是什么?

学生6:人与自然的和谐。

师:对,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,才是最美的风景。作者要表达的就是这么一种感情。(对生7)你想说你就说,我们要养成这个习惯想说就说,想唱就唱,想哭就哭。

学生7:我喜欢的是在第二段的。在那种日子里,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情,我就这样偷闲地度过了许多个上午。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,我是富有的,虽然与金钱无关,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,我挥霍着它们。

师:你把那句话读一下,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……

学生7:虚掷(zhì)。

师:好,很好。

学生: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积极倡导一种生活观念,一种与现代生活日益丰富相对立的生活方式。通过这段话可以很好的看出作者对生活的无欲无求,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满足和喜欢。更表现出瓦尔登湖对作者的吸引力。

师:你怎么说得怎么好,你说说看,你怎么能说的这么好,有没有看参考资料?

学生:没有。

师:那你把这个思路介绍给大家听一下。你说的很好,很完美。你说的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一种思想,很了不起,你把你的思考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一下。(生7无语)这正印证了古人那句话“心乖于内,而口拙于外”。我来给你说说看,你是不是这么思考的。我感觉你可能看到一个(偷闲),我是富有的,虽然与金钱无关。是不是这样?我跟你心灵是不是相通的。

学生7:我只是一种感觉。

师:你是感觉,凭感觉来的。

学生7:是,感觉他写出了一种很悠闲的画面。

师:很好,语文确确实实要讲究一个感觉,也就是我们讲的体悟,但是这个体悟不是凭空的产生的,语言是靠一个一个句子,一个个词汇表现出来的。我可以告诉你,我也是很喜欢这个句子,我看这个慵懒,慵懒,我们这里有四川来的老师,成都的生活是人们最想要的,很闲适。在大街上下棋,打麻将,喝喝茶。那种休闲慵懒的生活啊,没烦没恼。

另外他说偷闲,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,使人变得虚伪了,来到这里还需不需要虚伪?不需要,我该慵懒就慵懒。一般的人在人面前都要表现出一种勤奋、刻苦、顽强,我该慵懒的时候就慵懒,我所富裕的是什么?是精神上的富裕,而不是金钱。作者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,每到这片树林,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醒彻的生活,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东西。他追求人生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?徐迟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讲,如果你的心没安静下来,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。

我要告诉同学们的是,在你的心静下来的时候,你就会思考到一些什么。我们就应该像这位同学一样,静下心来读,静下心来去感觉,去体悟,这就是学语文的奥妙之处。还有没有同学讲,机会是平等的,幸运之神不会就青睐一两个人的。这边有话筒怎么不抓住机会,想说不好意思?没事的。

学生8:我喜欢的一句是,今儿晚上,这感情又来袭击我了,仿佛二十多年来我并没有每天都和它在一起厮守一样,——啊,这是瓦尔登湖,还是我许多年之前发现的那个充满着神秘和活力的林中湖泊。这儿,去年冬天被砍伐了一片森林,而另一片林子已经拔地而起,在湖边蓬勃华丽地生长着。还是同样水漉漉的欢乐,内在的喜悦,创造者的喜悦,是的,这可能就是我的喜悦。

师:作者是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写的?

学生8:喜悦。

师:喜悦,我觉得还不仅仅是喜悦。啊,这是瓦尔登湖!

学生8:惊讶。

师:惊讶吗?

学生8:惊喜。

师:为什么而惊喜?为自然的美丽,为顽强的生命力。这就是作者的生活心态。还有要说的吗?后面的抓住机会,这话筒不是灾难,这是机遇。成功是属于善于抓住机遇的人的。来说说看。

学生9: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,她是情有可原的——森林已被砍伐,怎能希望鸟儿歌唱?

师:你从这里看到了什么?

学生9:这句话写出了瓦尔登湖已经被人们的破坏、污染。

师:瓦尔登湖被人们破坏了,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样的?悲伤。用了一个问句,问句是表达强烈感情的,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强烈感情,是喜爱、遗憾还是愤怒?

学生9:愤怒。

师:愤怒,一开始说它是明媚的眼睛,这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写的?一种喜悦。然后在这个湖上慵懒的跟它在一起,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?悠然闲适,这悠然闲适是因为什么样的悠然闲适才来到这里的呀?我认为是一种迷恋,现在看到工业文明对湖的破坏,有一种愤怒在里面。他这个人追求的是自然的、简单的。看到它旺盛的生命力以后又是惊喜。

我们过去学了许多的散文,朱自清的《春》熟悉不熟悉,朱自清的《绿》大家熟悉不熟悉?

学生齐:熟悉。

师:大家简单的回忆一下,这篇散文跟朱自清写的散文一样不一样。

学生齐:不一样。

师:有什么区别?尤其是那个《绿》所谓的定点观察。这瓦尔登湖有没有?

学生齐:没有。

师:没有,你看他是怎么写的。你说说看。

学生10:用朴素的语言。

师:用朴素的语言。我感觉就像什么?就像我们今天上课,想到哪说到哪。想到哪走到哪。兴致所至,实际上它是一种什么方法?随笔,很自由,不像规规矩矩的散文,要讲究有一条线索,还要通过托物寓意,借景抒情。同学们文中的句子,哪个句子里没有情,哪个句子不是写的景。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下。

学生齐读全文。

师:为什么有人说这可以称为神的一滴,是神的一滴什么?明白不明白,明白就说是神的一滴什么?

学生11:神的一滴泪。

师:为什么可以感觉到是神的一滴泪?

学生11:因为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对工业文明的批判,大自然被破坏了。

师:神的眼泪。同意不同意是神的眼泪?

学生齐:同意。

师:因为工业文明破坏了自然。神是人们怎么样?

学生齐:尊敬的。

师:崇敬的,膜拜的。我们看这是神的什么?我看了一位同学在书上做了标记、写了注释。说神是印度境内的一条河,说这个恒河。你们知道恒河在印度人心目当中是什么吗?是圣水。这是和恒河一样圣洁的水。因为它是圣水,它在人们心中才永远是宁静的,才永远的是神奇的,永远是美妙的。

现在我们回到第一个问题是湖山沉思,沉思什么?我们现在倡导一种理念,作者早就倡导了。什么理念?

学生: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。

师: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。你不和谐相处就要惩罚,现在天几月份?

学生:10月份。

师:这不,地球在变暖。这月份我们还穿短袖。当然更重要的是什么?是一种一种对生命的尊重,森林、湖水、山脉是不是生命?

学生齐:是。

师:水是生命之源,更重要的是它与生命同在,这就是作者所倡导的一种生活态度。人要简单一点,那是不是湖山在沉思?不是的,湖山是没有思想的,沉思的是谁?

学生齐:人。

师:作者在沉思,我希望大家也沉思。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,如何与人和谐相处,如何与我们这个学校和谐相处,共荣共生。时间到了,下课!

猜你喜欢

热点阅读

最新文章

推荐阅读